彰化縣秀水鄉永安橋碑,為秀水兩大古碑之一,位於菁埔協興宮旁。

  此碑原本不為人知,2011年協興宮整修時出土,或許因為埋於地底,免受風化,整體來說字跡還相當清楚,雖下半部沒入地下,不過基本能看懂碑文表達的意思。殘餘碑文如下:(?處為看不懂的地方,還請先進指教)

  蓋聞古者王政之道,徒杠興梁創濟行人之便,寔?君子之心(下缺)

  ...有東西二溝,創造兩橋乃大路行旅之處。上通彰邑,下抵鹿港(下缺)

  ...之途,自道光元年被水沖流,屢次修葺,未為堅固,叠遭崩壞,由(下缺)

  ...苦男人徒涉維艰;女人望洋而返,茲王啟輝邀仝鄭耀禎、周日(下缺)

  ...議捐題,鳩工庇材,不辭課督,今值孟秋告竣,立碑永示,名曰永(下缺)

  ...之庇,?民無病涉之苦,豈非利濟之快事哉,併將捐題開列於左,勒(下缺)

  計開

  監生王祐弼捐銀肆拾大員

  監生王尊基捐銀叁拾大員

  貢生阮錫爵捐銀壹拾大員

    賴爻覌捐銀 捌大員

  監生陳 忻捐銀 肆大員

  監生金海覌捐銀 肆大員

  大賓周日進捐銀 拾大員

  監生王啟輝捐銀叁拾大員

  業戶楊夢祥捐銀(下缺)

  監生王奮瑞捐銀(下缺)

    廖翠覌捐銀(下缺)

    林世傑捐銀(下缺)

    合益號捐銀(下缺)

  監生鄭耀禎(?)捐銀叁(下缺)

  庄耆王?享捐銀(下缺)

  道光玖年歲次己丑菊月

  從碑文內容可知彰、鹿之間在菁埔地區,古有橋梁可使兩地互通,但1821年被沖垮,之後屢修屢毀,使此地居民欲往彰化縣城非常不便,而彰化縣城之行旅欲通過菁埔往鹿港者亦只能望溪興嘆。

  在一眾秀才老爺、地方賢達、商紳努力之下,1829年橋梁重修完成,命名「永安」。

  寄附者中,可查考的有貢生阮錫爵,他在1840年也捐了400銀元給彰化縣學並贊助縣誌修纂。

  另貢生陳忻之姓名,曾出現在1831年鹿港重修龍山寺碑記中。

  而監生王啟輝這位修橋的發起者,因在張丙起事之時曾協助清廷,1832年被賞了個八品頂戴。

  至於業戶楊夢祥,在1851年曾有一歲貢生也叫楊夢祥,不太確定是否同一人。

  監生王奮瑞,似乎對於造橋有所偏愛,他亦曾監造半線保的大岸頭橋。

  這碑有一個不解之處是,一般寄附者的排列原則是依捐款多寡或是社會地位高低,而此碑兩者皆不是,目前我還看不出邏輯來。

  永安橋目前已不存,不過在1898年日人所繪之臺灣堡圖中,位於現今洋子厝與莿桐腳排水交會處,疑似有橋梁痕跡(因為被字遮住不太確定),也許就是當初的永安橋吧?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樂風的民藝筆記 的頭像
    樂風的民藝筆記

    樂風的民藝筆記

    樂風的民藝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