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1975年,政府興建桃園國際機場,徵收大片土地,在徵收範圍內的36間土地公廟面臨拆除命運。

  所幸年底有圳頭村8鄰的江姓村民捐出土地,游景章等村民募款,興建10坪小廟來收留這些土地公,形成36尊土地公「合署辦公」的奇景。30年後,因廟宇老舊,且村民認為背對新街溪的風水是對神明不敬,決定重新建廟。

  在向桃園民航站申請經費的過程中,卻是頗多波折,村民氣得一度要將土地公送回機場航廈。結果從2004年申請,直到2008年才安座,不過這回村民將所有土地公合為一尊大土地公,眾多土地公齊聚一堂的景觀遂不復見。

  其實在離此廟不遠之處另有一間筧頭福德宮(下圖)也是合併而成,不過與土地徵收無關,是村民擲筊請示土地公同意,並稟告新竹都城隍廟辦理留任後合併,而被遷來與筧頭福德宮合併的田間小祠,原廟地則讓與陳姓農民耕作,並由陳姓農民贊助10萬元建廟經費。

  廟中目前有三尊土地公與兩尊土地婆,為何是這個數則不太清楚。


-----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樂風的民藝筆記 的頭像
    樂風的民藝筆記

    樂風的民藝筆記

    樂風的民藝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