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市大稻埕甘谷街轉彎處,有間土地公廟。
從外觀來看,和一般的土地公廟並無二致,門口有塊1886年信眾所立之匾,不過據說廟宇的創建年代更早,在道光年間。
和德祠土地公走過大清帝國統治的歲月、見證了大稻埕茶商的崛起、也看著日本皇軍走進台北城,然後,時光來到1912年。
和這塊匾同年出生的羅福星,來臺灣成立同盟會支部,之所以選中他,是因為羅福星曾經在臺灣的公學校當過三年的「老」學生(十八歲來台),學過日文,而且不久前才在印尼募了2000民兵,響應黃花崗之役,有很強的組織動員能力。
而他在大稻埕一帶從事地下抗日活動,和德祠便是其連絡處。
沒想到一間小小土地公廟,就這樣成了臺灣史的重要地點。
羅福星大業未成身先死,幸好和德祠並未遭受什麼波及,得以保存到現在。可惜,廟中目前無任何和羅福星相關的文物。
廟中目前有劉家正藝師的彩繪數幅,年代標記為庚寅年,應該是2010年。
和德祠歷經數次重修,依廟中文物來看,1935年曾重修過一次,該次重修留下兩塊匾額,其中「守土安民」匾,為新莊書法家杜清傑手筆。
該次重修信眾樂捐踴躍,捐最多的就是大稻埕富商,茶業鉅子陳天來,其他捐獻有遠自大甲和臺中者。
我突然想到,羅福星集團中,唯一發動過的抗日武裝行動,就是風水師賴來攻擊東勢角警察支廳。賴來是大甲人,不知這些來自中部的獻金是否跟此有所淵源呢?因為其中之一的捐獻者名為「賴氏金英」
1984年因為漏水,和德祠再度整修。
最近一次整修則是2016年。
廟中的土地公神像,手持柺杖,旁邊有土地婆相伴。
八卦祖師的神桌上寫著「六十八年......借八卦祖師避火難紀念」,應該是有個很有趣的故事吧!
廟中其他神明還有太陽、太陰星君、仙公、招財童子、千手觀音等等
大稻埕是清代台北三大市街之一(另兩個是大龍峒和艋舺),連這麼一間小土地公廟都可以和抗日、製茶業產生連結,實在是個值得一逛再逛的地方。
參考資料
徐福全、徐孝育等著
2000 ;《台北市大同區公所辦理地方文化特色活動-美哉視界大同【台北市大同區寺廟、宮觀、祠堂、教堂、教會調查報告書】》:43-44,臺北市:大同區公所。
留言列表